张嘉胤
“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曾经,这句话于我不过是古籍中晦涩的言辞,直至在时光的漫漫长河里,与茶邂逅、与墨结缘,才在悠悠茶香与袅袅墨韵的交融缠绕间,渐渐品咂出其中深藏的幽微意趣。
于我而言,休息日是忙碌日常里的温柔栖息之所,是独属于自己的一席静谧天地。我素来不喜外面茶馆的喧嚣繁杂,总觉得那儿的茶缺失了那份能直抵心灵深处的纯粹本味。即便是偶尔前往,我也定会随身携带自己精心挑选的茶叶。若是有幸遇上一泡极为珍稀难得的好茶,我更是会不辞辛劳,连泡茶的水与视若珍宝的茶具都一并带上。毕竟,茶就如同知心挚友,唯有以最为契合的水与器具来相待,方能使其独特的韵味毫无保留地绽放出来,不至于辜负了这份来自大自然的珍贵馈赠。
相较之下,我更热衷于约上三五志同道合的好友,一同前往朋友那宁静而温馨的“一方”小院。踏入小院,温暖的日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如丝缕般轻柔地洒落在茶桌上,仿佛为这场相聚悄然披上了一层暖煦的薄纱。一旁,砂铫 “笃笃笃” 地煮着水,那清脆且富有节奏感的声响,为这幅宁静悠然的画面添上了别样的生机与立体感,好似也在急切地催促着这场与茶香的美好相逢。
我轻轻剪开岩茶的泡袋,动作轻缓得好似生怕惊扰了茶叶沉睡的美梦。随后,将茶叶小心翼翼地拨入茶则之中,开始细细地端详审视。瞧那干茶,条索是否紧结匀整,色泽是否乌润鲜活,每一处细微的细节,都像我所崇敬的无锡已故乡贤庄瑞安先生挥毫泼墨时对笔画的精心雕琢。儿时我曾有幸多次观摩庄先生书写颜体楷书,他下笔沉稳笃定,起笔收笔干净利落,尽显深厚扎实的功底。每一个字都写得饱满丰腴且富有骨力,恰似那些品质上乘的岩茶干茶,只需一眼,便能深切感知到其中所蕴含的精致与不凡,让人不禁心生欢喜。闻香,无疑是岩茶品鉴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仿佛是开启了一场神秘而美妙的嗅觉奇幻之旅。当沸水注入盖碗的瞬间,茶香四溢飘散,迅速弥漫在周遭的空气中。高火岩茶那浓郁醇厚的焦糖香扑鼻而来,刹那间,我仿若看到了庄老笔下的颜体字,笔锋苍劲刚健,墨色古朴凝重,每一个字都散发着历经岁月沉淀的大气与沉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而轻火岩茶那清幽淡雅的花香,则恰似我好兄弟、省书协会员吴振荣笔下的瘦金体。吴振荣潜心研习瘦金体多年,他的字线条纤细如丝却蕴含着坚韧不拔之力,在转折提钩之处锋芒毕露,灵动而富有蓬勃的生气,与轻火岩茶那清新脱俗、灵动多变的香气相得益彰,令人深深沉醉其中。
当茶汤入口的那一刻,整个世界仿佛都瞬间安静了下来,只余下味蕾与茶汤之间细腻入微的交流互动。茶汤的醇厚之感在口腔中徐徐散开,那种充实而满足的美妙体验,恰似颜体楷书给人的雄浑大气之态,充满了力量与威严。随后,回甘悠悠然涌上舌尖,甜蜜且悠长,宛如山间潺潺流淌的清泉,绵绵不绝。这股回甘,又似行书的流畅自如,笔意连贯,一气呵成,让人在品味的过程中,深深体悟到一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韵律。犹记得有一次在小院品茶,我全神贯注地感受着茶汤在口中的每一丝细微变化,从最初的醇厚到后续的回甘,每一个瞬间都如同在欣赏庄老写字时对笔锋的精妙掌控。他运笔时的轻重缓急、提按顿挫,皆与茶汤的变化一一呼应契合,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蕴含着无尽的韵味。而当回甘在口中持续蔓延之际,我又不禁联想到南京市青年书协主席陈鹏老师写行书时的情景,他的笔触轻盈灵动,笔画之间的牵连顾盼,恰似茶汤回甘时的那份绵延不绝,令人回味无穷。
身为痴迷于书法艺术之人,我平日里醉心于魏碑与墓志的书写,尤其对大字魏碑情有独钟。魏碑书法,笔力雄强刚健,结构奇崛多变,笔画棱角分明,自内而外透着一股古朴雄浑的磅礴之气。在挥毫书写魏碑之时,我仿佛能够真切地触摸到千年之前的历史脉搏,深刻地感受到古人的豪迈与坚韧。这种对力量与古朴的执着追求,竟然也与岩茶品鉴有着奇妙的相通之处。恰似冲泡岩茶时,注水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角度的倾斜,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如同书法中提笔、按笔、转动笔锋一般,能够对茶汤的味道和香气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书写魏碑大字时,下笔的轻重、行笔的疾徐、转折的方圆,同样决定着笔画的形态与质感。写魏碑时,用力按下毛笔,写出粗壮厚实的笔画,好似高冲注水,瞬间便能激发茶汤的浓郁香气;提笔轻移,写出纤细灵动的线条,又仿佛低斟慢注,让茶汤的细腻滋味得以缓缓地释放出来。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字的结构讲究重心平稳、比例协调、疏密得当,恰似精心构筑的巍峨大厦,每一个部分都不可或缺,且相互呼应映衬,共同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完美整体。岩茶亦是如此,其香气、滋味、口感之间需要达成一种精妙绝伦的平衡。优质的岩茶,香气不会过于浓烈而掩盖了滋味的醇厚,滋味不会过于厚重而忽略了口感的细腻,口感也不会过于清淡而失去了韵味的悠长。我在创作魏碑作品时追求结构的奇正相生、疏密相间,与岩茶在风味上的平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皆是在变化之中寻求和谐,于对比之间展现美感。
书法注重整体布局,一幅作品的行气是否流畅、字与字之间的呼应是否自然、留白是否恰到好处,都直接关乎作品的艺术价值高低。品茶同样讲究节奏,从第一泡到最后一泡,每一道茶汤的味道、香气都应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而自然地变化,呈现出一种有序的递进或演变。在书写长篇魏碑作品时,我会精心构思布局,让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脉相连,疏密有致。而在小院品茶时,我们悠然自得地品味着,每喝一口,都会稍作停顿,静静地感受茶汤在口中留下的余味,用心体悟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这种停顿与回味,就如同欣赏书法作品时,目光在字里行间缓缓游走,停留在那些巧妙的留白之处,让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在这样的美好时光里,茶与书法已然成为我生活中难以割舍的重要部分。一个是用味蕾和嗅觉去感受自然与工艺的完美融合,一个是用眼睛和心灵去领略笔墨线条的无穷韵味。它们虽然形式截然不同,但都承载着深厚无比的传统文化内涵。在茶香袅袅与墨香悠悠之中,我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人所说的 “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 的深邃内涵。这份对茶与书法的炽热热爱,将始终如一地陪伴着我,在岁月的滔滔长河中,继续探寻传统文化的无尽奥秘,品味生活的诗意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