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收藏本站

[文艺理论]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无锡文艺界>文艺之窗>文艺理论

深耕吴地文化沃土 浇灌特色美育之花

------舞剧《风雨锡商》的创作之路

胡子鸣 宋 涛

“当舞台灯光亮起那一刻,我的内心既紧张又激动。”回想首次登上演出舞台的场景,无锡商院学生、舞剧《风雨锡商》主演之一的赵新蓓仍然记忆犹新。从谋划筹备,到编创排演,再到频频亮相大型文化艺术舞台,《风雨锡商》舞剧的成型成熟是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探索实践美育工作的缩影。

《风雨锡商》是无锡商院以锡商精神为主线,由本校师生倾力打造的一部原创舞剧。舞剧从剧本到首演将近700个日夜,去年疫情暑假,参与编排的50位同学以及编导老师封校排练,在将近40°的高温天气下排练近50天,对于非专业的同学们来说实属不易,后来和同学们聊起来都说“这是我在大学期间最难忘的一段回忆了”。舞剧从遵循初创、繁兴、沉浮、报国和报效桑梓的锡商发展路线,结合多个锡商家族的奋斗史及业绩,采撷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片段,藉由虚拟人物和故事,以纪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舞蹈语汇,艺术地展现了锡商前辈为实业救国、报效桑梓所进行的艰难创业、砥砺拼搏、创新创造的奋斗历程,再现了上世纪前半叶无锡的历史风貌、独特民风,充分展示了锡商群体伟大的爱国情怀以及其对国家、故乡所做的突出贡献。在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舞剧《风雨锡商》第二幕选段《诞生》凭借独特的构思、深厚的内涵获评舞蹈展演一等奖,同时斩获优秀创作奖。

目前,《风雨锡商》节选片段已先后受邀参加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中国夜间经济论坛实景演出等多个大型文化艺术展演。在古运河旁的毛泾浜码头上,学生演员们翩翩起舞,再现了当年“米码头”的盛况,得到了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作为一所培养商科人才的高职院校,缘何要编创这样一部以锡商为主题的舞剧?“以被誉为,“太湖明珠”的无锡为舞剧灵感之地,进行艺术创作。无锡地处江南,自古就是鱼米之乡,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城,运河码头的运输便利为无锡工商的快速发展、殷实繁荣打下了扎实基础。《风雨锡商》以舞剧的形式作为主要传播媒介,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与音乐的抽象旋律,将枯燥的文字历史与非物质形态的运河文化进行动态传播推进,以高度的使命感推进流动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舞剧的编演不仅仅是一次商科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尝试,也是非物质文化动态传播的有效载体,能够在运河文化传播中发挥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无锡商院党委书记杨建新说,舞剧的编演不仅仅是一次艺术的创新尝试,也是学校推进美育工作、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在青年一代中传承创新吴地文化和锡商精神的有效载体,能够在育人体系中发挥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风雨锡商》为例,在剧目排练阶段,就以美育课程的形式形成《风雨锡商》课程包,将剧中的音乐、舞蹈、历史知识、人物故事等编排成多门美育课程,面向学生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在推进学校美育特色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学校计划编排不同展演版本,让剧目走进校园、走进社会,在全校、在无锡乃至更大的区域产生“美育播种机”的传播示范效应。

无锡商院立足吴地特色,以艺术经典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切入,以加强美育课程建设、丰富美育实践活动、打造美育精品项目为着力点,推动学校美育特色化发展,引领学生传承美、践行美、创新美。学校多年来始终注重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美育精品项目,围绕“匠心笃志、商韵传承”主旨,紧扣吴地特色,突出锡商精神,一体化设计能够贯穿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的美育品牌,通过形式、内容、手段创新,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师生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师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创作特色之舞蹈特色:

采用“写意+写实+穿越”的舞蹈语言特色来呈现,尽可能折射出江南无锡的历史风貌与独特民风,在导演编排中将江南特色民间舞蹈、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男欢女喜”的舞蹈语汇融入其中,以及男性角色在码头旁搬运米面时强有力的舞蹈动作与江南船家女子温文儒雅的气质、体态、动作产生强烈的视觉反差,更好的将江南地方特色舞蹈语汇贯穿始终。

 

创作特色之舞美特色:

锡商所处的年代为百年前,因此从主演到群众演员的服装、道具、化妆尽可能贴近时代特色,为更好地呈现舞剧所需要传递的内容,同时达成和舞蹈的协调统一,此次在舞美上我们采用了重意象轻具象、重表现轻写实的原则,将无锡独有的“清名桥”大胆的搬上了舞台,从始至终将“清名桥”进行时空转换,将无锡工商业繁荣场景、敌人轰炸无锡场景等等体现在舞美之中,这将是一次勇于尝试且力求新颖的创造之举。

 

创作特色之音乐特色:

 采选小调为主旋律的音乐背景,更加凸显江南地区悠扬婉转的地方艺术特色,第一幕强有力的鼓点代表着江南水乡码头工人扛面粉时的艰苦奋斗,江苏独有民间舞蹈音乐为第二幕开场所体现江南船家女子辛勤劳作的场景,第三幕音乐特意加入了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男欢女喜”的创作特色为主体,第四幕选用了无锡惠山泥人“阿福阿喜”为主要创作灵感。另外,此次音乐部分我们遵循了全球顶级标准,录音、混音等工作均在海外完成。

 

导演阐述

刘仲宝导演曾经在舞剧启动仪式上说:“舞剧《风雨锡商》可以说是江苏唯一一部以高职院校非专业学生完成的舞剧,难度大、困难多,能够将舞剧完美呈现在舞台上实属不易。”

当《风雨锡商》这部舞剧摆在面前时,我们曾有过犹豫,原因有四:首先,锡商所处的时代为上世纪前半叶,如何能够还原一个真实的锡商?其次,我们所要表现的锡商是某一个家族还是某一个代表人物还是所有无锡工商实业家,这本身给二次创作带来了很大的束缚;再次,从艺术形式上来看,舞剧拙于叙事而长于抒情,尤其是人与人的情感,但舞剧《风雨锡商》恰恰需要大量叙事,且如何在舞台上呈现锡商精神更是一道难题;最后,也最为重要的是,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非舞蹈专业出身,能否完成这样一部舞剧?

坦率地讲,一接到舞剧《风雨锡商》这个题材,我们便专门做了一些调研工作。通过调研发现,几乎90%演员为第一次接触舞蹈,这就为后来的训练和排练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从一开始主创团队便多次集中开会探讨,探讨的核心便是如何将这批演员快速训练成可以上手演出、表演的方式方法。

虽然有以上诸多难点,但我们最终仍义无反顾地决定投入到舞剧《风雨锡商》的创作和编排之中,究其原因是我们认为这部舞剧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传承和弘扬无锡工商文化。我们相信,通过《风雨锡商》,能够挖掘人性的本真,传递正能量,将无锡民族工商业精神传承下去。

经主创团队反复讨论,以舞剧这一艺术形式所能承载的舞台内容为边界,以锡商精神最为人所熟知为兵船牌面粉、纱厂、捐款、修路、建桥、盖学校等故事为线索,我们明确创作基调:弘扬正能量;歌颂锡商“敢创人先、坚韧刚毅、崇德厚生、实业报国”,这是后人总结的锡商精神,当得起这十六个字的老一辈锡商,当年无不是经历过重重考验,历经千辛万苦才取得了一生的荣誉。都说现在实体经济困难,企业压力大,但我们从荣德生先生的故事里也看到了:要说难,不会难过荣氏企业当年被日军轰炸,机器毁损过半,厂房烧成废墟;要说苦,不会苦过当时时局动荡,战争频仍,企业的正常生产甚至不能进行。在那样的情况下,老一辈锡商都能在夹缝中起家发展,杀出一条血路,今天我们理当效法先贤,以纪念先贤的名义传承锡商精神,来重振无锡的产业雄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