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1895-1953)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徐悲鸿美术造诣深厚,学贯中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人物、走兽、花鸟、山水等无一不精。早年曾留学法国学西画,所作西画,构图精确,色彩鲜明。其油画名作主要有《老妇》、《持棍老人》、《自画像》、《萧声》、《男人体》、《女人体》等;归国后正值国家危亡的战争时期,他继续其现实主义画风,将西方绘画技法融汇于中国传统水墨之中,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徐悲鸿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创作思想,代表着他一生的主要创作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徯我后》、《风雨鸡鸣》、《群马》、《奔马》、《愚公移山》、《群狮》、《山鬼》等一大批著名作品。
徐悲鸿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被中国美术界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坚持“师法造化,寻求真理”的艺术主张,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徐悲鸿的美术理论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
徐悲鸿一生中创作颇丰,计有数千件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去世后,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目前,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着他各个时期的作品1000余件,其他作品散见于台湾、香港、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另有数十件油画精品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