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收藏本站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文联工作>新闻动态

文艺大讲堂|李舸:为生活而艺术

8月3日下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协主席、纪实委员会主任李舸为无锡市民带来《为生活而艺术》主题讲座,也为中国第18此次在无锡雪浪小镇举办的中国第18届国际摄影艺术展增添了一抹丰富色彩。

李舸就生活与摄影艺术创作的关系进行深入而独到的解读,以“摄影作品的呈现演进”“摄影数据的美学规划”为篇,展示了摄影背后的种种演进故事,以及对摄影作为一门艺术所持有的态度,分享了时代发展与美好生活下摄影艺术创作的真正意义。

 

 

01 回归初心,看见生活中的美学

“摄影是我的一种生活方法论。”在摄影圈积淀了三十余年,李舸经历了很多,各类荣誉身后的他,在讲座的开始与大家畅聊的第一个是“初心”。

回归初心,而后才能看见生活中的美学。在李舸看来,要从更广泛的领域来重新看摄影。摄影作为艺术的一种,摄影家们也需要将自己向艺术的感性世界开放,以一种带有自己特点的视角而非随波逐流的视角去对我们所看见的事物进行“审美创造”。

“初心能带来快乐,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在他看来,回归到摄影本身和初心,是把大家从各种杂念中解放出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好生活是有质量的生活,美生活是有品位的生活,这两种生活,生活美学史关键途径。

“生活美学的核心诉求,就是人人都成为生活艺术家,将各自的生活过成艺术。”如何打破千人一面的摄影风格局限,李舸为大家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02 观念:关于艺术的启示录   

说起摄影艺术,我们会想起什么?光影、构图、选材、技法?还是摄影比赛、创作、影展?

李舸的回答是“观念”。在李舸看来,艺术的产生不是出于技法,而是观念。一幅摄影作品的主题、态度和观点、修辞性(隐喻性),以及如何让观众主动参与解读背后艺术史的语境……这些,是李舸眼中一件摄影作品能否成为艺术品的重要因素。

“随时捕捉它的每个巧妙的暗示,感受它的每种潜藏的和谐,排除冗长且浮夸的辞令、繁杂却空洞的表达。”李舸如是说。

在李舸的讲座现场,除了摄影,还有音乐。古编钟曲,叙利亚乌里安人创作的颂歌……“音乐也可以是摄影的创作灵感。”李舸举例,W·尤金·史密斯的摄影名作《走向天堂花园之路》最初的灵感,也是来源于英国作曲家戴琉斯的歌剧《乡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一段乐曲:《走向天堂乐园》。“所以我说我们的艺术创作应该拓展自己,也许能从某一段音乐中,从某一个美术作品,从某一个戏剧的片段找到你的灵感。”

灵感的来源可以是这些乐器奏响的乐章,也可以是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生活而艺术,殊不知生活也会在不经意间馈赠艺术的灵感,摄影也是如此。

 

03 摄影艺术的魅力在于动态而鲜活

摄影展的魅力是,穿梭在风格迥异的摄影作品之间,我们感受到光影、感受到摄影艺术的层层递进。那一刻,摄影艺术不再是平面的一张相纸,而开始伴随着我们对其认知与理论的拓充而变得丰富、鲜活。

1851年,英国万国工业博览会上,举办了世界首次摄影展。而在李舸眼中,摄影展形式的出现被摄影技术本身所记录下来,是“一项伟大发明记录了另一项伟大发明”。

讲座中,李舸也给大家展现了一些摄影史上震撼人心的影展,如20世纪50年代摄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展览“人类大家庭”。展览作品之后集结成册,策展人斯泰肯在本书的前言中写到:这个展览现在被永久地呈现在这本书上,表明摄影艺术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可以形成思想和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被视为生活日常生活中普遍元素和情感的一面镜子——作为全世界人类基本一体的一面镜子。

而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也和李舸的观点不谋而合。“家是你的小型展馆,做自己的策展人。”在讲座中,李舸也给大家提供出了这样一种思路,可以在家里为自己做小型展馆。“我倒觉得不如在家庭里、办公室或者你小型的私人场所里有这样的仪式,我们还可以做家庭小型展览或者一些作品集。”在李舸看来,这些都是“为生活而艺术”的多面。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